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中暑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职业活动中因高温环境引起的中暑的诊断与分级。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Heat Stroke GBZ 41-2002
中国标准分类号:C53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职业性中暑是指劳动者在高温作业环境下工作时,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气温、高湿度或强热辐射环境中,导致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和疾病。为了科学规范地诊断职业性中暑,我国制定了《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Z 41-2002),这一标准为劳动者的健康保护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根据GBZ 41-2002,职业性中暑被分为三种类型:轻度中暑、重度中暑和热射病。其中,轻度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恶心等症状;重度中暑则可能伴随肌肉痉挛、高热、意识模糊等严重表现;而热射病是最危险的一种,常伴有体温急剧升高、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状况。这些分类不仅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也为后续治疗提供了方向。
以某建筑工地为例,夏季施工期间,工人们长期暴露在烈日下,部分工人出现了头晕、胸闷的症状。经过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职业性中暑。事后调查发现,该工地缺乏必要的防暑设施,工人饮水不足,且未严格执行轮班制度。这一案例充分说明了严格执行GBZ 41-2002的重要性。
总之,GBZ 41-2002作为职业性中暑诊断的重要指南,不仅明确了诊断标准,还提出了具体的预防措施,对保障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和劳动者都应高度重视高温作业中的健康风险,共同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