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依据、诊断分级及处理原则。本文件适用于职业活动中因接触一氧化碳而引起的急性中毒的诊断与处理。
Title:Diagnostic Criteria for Occupational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C4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Z 23-2002是中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之一,专门用于指导和规范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诊断与处理。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无刺激性的气体,广泛存在于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如汽车尾气、煤气燃烧等。当人体吸入过量的一氧化碳时,会引发急性中毒,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诊断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诊断标准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以某工厂为例,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通风不良导致车间内一氧化碳浓度超标。多名工人出现头痛、恶心、乏力等症状,部分严重者甚至失去意识。经过现场调查和检测发现,这些工人的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均超过正常值(一般不超过5%),最高达到30%以上。依据GBZ 23-2002标准,这些患者被确诊为不同程度的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
在后续治疗中,医生采取了高压氧舱疗法,将患者置于高浓度氧气环境中,加速一氧化碳从血液中的排出。同时,加强了车间的通风设施改造,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这一案例充分体现了诊断标准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
为了减少职业性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生,企业应定期对工作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空气流通良好;员工需接受相关安全培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此外,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力度,确保各项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GBZ 23-2002不仅为职业病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还体现了国家对劳动者健康的高度重视。通过严格执行该标准,可以有效降低职业病发病率,保障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