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增菌、分离、鉴定及确认试验。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
Title: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 Detection of 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中国标准分类号:X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4789.6-2003标准的常见问题及其解答,按优先级排序。
回答:GB/T 4789.6-2003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食品卫生微生物学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也称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检测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是食品安全检测的重要依据之一。
回答: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一种能够引起腹泻等肠道疾病的细菌,主要包括产志贺毒素的大肠埃希氏菌(如EIEC、EPEC、EHEC等)。这些细菌通过污染食品进入人体后可能引发感染。
回答: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是导致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体之一。检测其存在可以有效评估食品的安全性,防止因食用被污染的食品而导致的疾病传播。
回答:检测的主要步骤包括:
回答:样品采集需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污染;同时要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通常需要采集不同部位的样本,并尽快送检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回答:增菌培养是为了提高目标菌株的数量,使其更容易被后续步骤检测到。常用的增菌液包括缓冲蛋白胨水或EC肉汤。
回答:确认过程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回答:如果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表明食品受到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污染。应立即停止销售和使用该批次食品,并对生产环境进行全面清洁消毒,同时追溯污染源头。
回答:是的,该标准适用于各种食品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肉类、乳制品、水产品、蔬菜水果等。但具体检测方法可能根据食品种类有所不同。
回答:预防措施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