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十字花科植物细菌性黑斑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及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本文件适用于进出境检验检疫、国内植物检疫及科研领域中对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的检测与鉴定。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campestris in Cruciferae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Pseudomonas cannabina pv. maculicola)是一种对十字花科植物具有严重危害的病原菌。为了有效控制其传播与扩散,我国制定了国家标准《GBT 36844-2018 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菌检疫鉴定方法》。本文将从背景、方法原理、技术要点及应用前景四个方面对该标准进行详细分析。
十字花科植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是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然而,细菌性黑斑病菌的存在严重影响了这些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该病害不仅导致叶片出现黑褐色斑点,还可能引发植株萎蔫甚至死亡。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准确的检疫鉴定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GBT 36844-2018 标准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传统形态学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确保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以下是主要的技术原理:
在实际操作中,需严格按照标准流程执行,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GBT 36844-2018 的实施为十字花科细菌性黑斑病的防控提供了有力支持。一方面,它提高了检疫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也为农业部门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了数据依据。未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该标准有望进一步优化,以适应更加复杂的检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