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乌龙茶(水仙)的术语和定义、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鲜叶为原料,经过特定工艺加工制成的乌龙茶(水仙)。
Title:Oolong Tea - Part 4: Shuixian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0357.4-2015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乌龙茶的标准文件中的第四部分,专门针对水仙这一著名乌龙茶品种进行了详细的规范与定义。作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乌龙茶以其独特的半发酵工艺闻名于世,而水仙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品种之一,其香气高雅、滋味醇厚,深受茶文化爱好者的喜爱。
水仙的特点与分类
水仙茶树品种起源于福建,其叶片肥厚、叶质柔软,是制作优质乌龙茶的理想原料。根据GBT 30357.4-2015的规定,水仙茶依据产地和加工工艺的不同,可分为武夷水仙和闽南水仙两大类。武夷水仙以武夷山为核心产区,其茶汤带有明显的岩韵;而闽南水仙则以漳州、泉州等地为主要产地,口感更为清新甘甜。
标准中的质量要求
GBT 30357.4-2015对水仙茶的质量指标进行了严格规定,包括外形、汤色、香气、滋味和叶底五个方面。例如,水仙干茶要求条索紧结匀整,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应清澈明亮,香气高长持久,滋味醇厚回甘,叶底则需完整柔软。
此外,标准还对农药残留量和重金属含量设定了严格的限量值,确保消费者饮茶的安全性。这些科学严谨的要求为水仙茶的生产提供了明确的指导,也推动了行业规范化发展。
实际应用与市场影响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品的关注度提升,水仙茶的市场需求逐年增长。据统计,2022年全国水仙茶产量达到约5万吨,其中出口至东南亚及欧美市场的比例逐年上升。以武夷山为例,当地茶农通过遵循GBT 30357.4-2015标准,不仅提升了茶叶品质,还成功打造了多个知名品牌,如“大红袍”、“正山小种”等。
值得一提的是,水仙茶的种植与加工还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福建省安溪县,水仙茶产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每年为农户带来数亿元的收入。同时,水仙茶的文化价值也在不断被挖掘,许多茶企通过举办茶文化节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水仙茶的知名度。
总之,GBT 30357.4-2015为水仙茶的生产提供了标准化依据,使其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和消费需求的变化,水仙茶有望在全球范围内赢得更多消费者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