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纯度鉴定和不育系育性监测的技术要求、方法及程序。本文件适用于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鉴定和不育系育性监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the Production System of Two-line Hybrid Rice Seeds - Part 5: Seed Purity Identification and Sterility Monitoring of Female Lin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9371.5-2012是中国国家标准的一部分,专注于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体系的技术规范,尤其强调种子纯度鉴定和不育系育性监测的技术要求。这一标准的出台旨在提高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的质量,确保农业生产中种子的纯度和稳定性,从而提升产量和经济效益。
种子纯度是衡量种子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高纯度的种子能够保证作物的遗传特性一致,减少因品种混杂导致的减产风险。在GBT 29371.5-2012中,对种子纯度的鉴定提出了明确的技术要求,包括利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和田间种植观察法等手段进行检测。
例如,在某大型种子公司,采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对一批种子进行了纯度鉴定,结果显示纯度高达99.8%,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育系作为两系杂交水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育性状态直接影响杂交种子的生产效率。GBT 29371.5-2012详细规定了不育系育性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参数。
在实践中,某科研机构采用花粉镜检法对一不育系品种进行育性监测,发现其育性恢复率为0.5%,完全符合杂交制种的需求。
GBT 29371.5-2012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的标准化水平,还带来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据统计,自该标准实施以来,全国范围内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的纯度平均提升了2个百分点,直接带动了稻谷增产约5%。
此外,标准的推广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标准有望进一步优化,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