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使用低比特率视频通信的手语和唇读实时会话应用的配置要求,包括视频编码、传输协议、网络条件以及用户体验等方面的技术规范。本文件适用于基于低比特率环境下的手语和唇读实时会话系统的设计、开发与应用。
Title:Use of Low Bit Rate Video Communication for Sign Language and Lip Reading Real-time Session Application Configur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L80
国际标准分类号:35.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8513-2012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规范使用低比特率视频通信技术的手语和唇读实时会话应用配置。这项标准的出台填补了国内在无障碍通信领域的空白,为听力障碍者和言语障碍者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沟通方式。通过优化视频传输质量和语音识别算法,该标准显著提升了手语和唇读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效率。
手语和唇读是听力障碍者和言语障碍者日常交流的重要工具。手语是一种基于手势、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的语言形式,而唇读则依赖于观察说话者的口型来理解语言内容。然而,在传统的视频通信中,由于网络带宽限制和图像质量不足,这些交流方式常常受到干扰。因此,如何在低比特率条件下实现高质量的手语和唇读实时会话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应对上述挑战,GBT 28513-2012引入了一系列创新技术。首先,它采用了先进的视频压缩算法,能够在有限的带宽下保持高清晰度的画面质量;其次,该标准支持多码流传输模式,即同时发送主视频流和辅助数据流(如唇部特写),以增强信息的完整性;最后,标准还规定了唇读和手语识别的最低性能指标,确保终端设备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GBT 28513-2012的应用已经在中国多个城市得到了实践验证。例如,在北京某特殊教育学校,基于该标准开发的远程教学平台成功连接了多名听障学生与教师。数据显示,该平台的视频延迟低于200毫秒,唇读识别准确率达到95%以上,大幅提高了课堂互动效果。
随着5G网络的普及和技术的不断进步,GBT 28513-2012将为更多无障碍通信场景提供支持。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降低视频传输延迟、提升唇读和手语识别的智能化水平,以及推动国际标准化合作,让这一成果惠及全球更多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