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山杏封沙育林的技术要求,包括立地条件选择、封育措施、人工促进措施、管护措施及成效检查等。本文件适用于山杏分布区的封沙育林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and-fixing and Forest Cultivation with Apricot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山杏封沙育林技术规程(GBT 26534-2011)是中国林业领域的一项重要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在沙漠化地区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这项规程不仅为山杏的种植与管理提供了详细的指导,还强调了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统一。
首先,山杏封沙育林技术规程的核心在于利用山杏的生物学特性来改善沙地环境。山杏是一种适应性强、耐旱耐寒的树种,其根系发达,能够有效固定沙土,防止水土流失。规程中明确规定了山杏的种植密度、灌溉频率以及施肥方法,以确保其健康生长并发挥最佳的生态功能。
其次,规程还关注封沙育林的综合效益。一方面,通过山杏的种植可以显著减少风沙危害,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另一方面,山杏果实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为当地居民提供额外收入来源。例如,内蒙古自治区某沙漠化治理项目中,通过实施山杏封沙育林技术规程,不仅使当地的植被覆盖率提高了30%,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超过千万元的年均经济效益。
此外,规程还强调了长期监测的重要性。为了评估山杏封沙育林的效果,需要对土壤湿度、植被覆盖度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进行持续监测。这些数据为后续调整管理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GBT 26534-2011 山杏封沙育林技术规程是一项兼具生态与经济意义的技术规范,其成功实践证明了科学治沙的有效性。未来,随着更多地区的推广应用,这项规程有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荒漠化防治事业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