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鳖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人工养殖的中华鳖及其产品的加工与流通。
Title:Tortoise (Trionyx sinensis) - Requirements and Test Metho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21044-2007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中华鳖(学名:Trionyx sinensis)的国家标准,旨在规范中华鳖的养殖、加工和质量检测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这项标准对于保护中华鳖这一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推动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鳖是一种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的淡水龟类,因其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而备受青睐。然而,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中华鳖的数量急剧减少,因此人工养殖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GB/T 21044-2007 标准的出台,为中华鳖的人工养殖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根据 GBT 21044-2007 的规定,中华鳖的养殖需要严格控制水质、饲料和环境条件。例如,养殖池塘的水质应保持清澈,溶解氧含量需达到一定标准;饲料则以天然饵料为主,辅以人工配合饲料,确保营养均衡。此外,养殖过程中还需定期监测水质指标,如 pH 值、氨氮浓度等,以防止疾病的发生。
GBT 21044-2007 对中华鳖的质量检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外观检查、体重测量以及肌肉成分分析等。这些检测指标能够全面反映中华鳖的品质状况,从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例如,通过检测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可以判断中华鳖是否符合优质标准。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中华鳖的质量检测显得尤为重要。据统计,在某大型水产市场中,按照 GBT 21044-2007 标准进行抽检的中华鳖合格率达到了 98% 以上,这表明该标准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中华鳖产业作为我国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行业数据显示,2022 年全国中华鳖养殖产量突破了 50 万吨,年产值超过百亿元。未来,随着 GBT 21044-2007 等国家标准的进一步推广,中华鳖产业有望实现更高水平的规范化发展。
总之,GBT 21044-2007 为中华鳖的养殖与加工提供了科学指导,不仅有助于保护这一珍贵物种,还促进了相关产业链的繁荣。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华鳖产业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