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食品
  • GB 4789.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GB 4789.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食品安全
    19 浏览2025-06-09 更新pdf0.19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增菌培养、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鉴定等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各类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
    Title:Hygienic 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 Examination of 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30

  • 封面预览

    GB 4789.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 拓展解读

    GB 4789.6-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致泻大肠埃希氏菌检验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 ETEC)是食品卫生检测中重点关注的病原菌之一,其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GB 4789.6-1994 标准为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验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本文将从标准背景、检测方法及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标准背景

    GB 4789.6-1994 是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基础性国家标准,旨在规范食品中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流程。该标准基于国际通用的微生物学检测原则,并结合我国食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而成。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国际贸易的频繁往来,食品的安全性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因此,严格执行此类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二、检测方法

    根据 GB 4789.6-1994 的规定,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避免污染。通常采用无菌采样工具,并在低温条件下保存。
    • 分离培养:通过选择性培养基(如麦康凯琼脂)筛选出疑似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菌落。
    • 生化鉴定:利用生化反应测试(如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等)进一步确认目标菌株的身份。
    • 分子生物学验证:采用 PCR 技术检测致泻因子基因,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上述方法的组合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检测效率,同时保证结果的可靠性。

    三、检测意义

    致泻大肠埃希氏菌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能够及时发现食品中的潜在风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其次,有助于企业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最后,为政府监管部门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

    综上所述,GB 4789.6-1994 标准在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应不断完善相关标准,以适应日益复杂的食品安全挑战。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 4789.5-20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

    GB 4789.40-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阪崎肠杆菌检验

    GB 4789.7-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

    GB 4789.9-19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空肠弯曲菌检验

    GB 4804-1984 搪瓷食具容器卫生标准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