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松材线虫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分离技术、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松材线虫的检测与鉴定工作,为防止松材线虫传播提供技术支持。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ine Wood Nematod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NT 1132-2002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检疫鉴定的方法标准。松材线虫是一种极具破坏性的植物寄生线虫,主要危害松树,导致松树枯萎病。这种疾病传播迅速,一旦爆发,会对森林生态系统和经济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准确的检疫鉴定方法对于控制松材线虫的扩散至关重要。
松材线虫通过携带者天牛(如松褐天牛)传播,侵入松树的木质部后引发松树枯萎病。受害的松树会迅速死亡,且症状包括针叶变黄、脱落,直至整株树木枯死。据统计,自1982年松材线虫首次在中国被发现以来,已经扩散到多个省份,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影响。
因此,SNT 1132-2002 标准的出台为松材线虫的快速检测和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SNT 1132-2002 主要规定了松材线虫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处理以及显微镜观察等步骤。以下是标准中的关键环节:
这些步骤确保了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为后续的防控措施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以江苏省为例,在实施 SNT 1132-2002 标准后,当地林业部门成功监测并控制了松材线虫病的扩散。通过定期对重点区域进行抽样检查,江苏省在2019年共检测出超过500个阳性样本,并及时采取了砍伐隔离等措施,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进一步蔓延。
此外,SNT 1132-2002 还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例如,近年来,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逐渐成为补充手段,提高了鉴定效率。
SNT 1132-2002 是我国应对松材线虫病的重要工具之一。它不仅规范了检疫鉴定的操作流程,还为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持。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标准的完善,我们有理由相信,松材线虫病的防控工作将更加高效,生态系统的健康也将得到更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