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水中铅的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方法,包括样品采集、处理、仪器条件及分析步骤。本文件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和废水中铅含量的测定。
Title:Water Quality - Determination of Lead - 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5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本文基于SL 327.4-2005标准,探讨了水质中铅的测定方法——原子荧光光度法。该方法以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和操作简便性,在环境监测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其原理、实验步骤及影响因素,本文旨在为水质检测提供科学依据,并提出优化建议。
铅是一种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因此,准确测定水体中的铅含量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环节。传统的铅检测方法如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虽然广泛应用,但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相比之下,原子荧光光度法(AFS)因其独特优势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原子荧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特定波长的激发光源照射样品,使待测元素的原子被激发至较高能级,随后返回基态时释放出特征荧光。通过测量荧光强度与铅浓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定量分析水样中的铅含量。
以下是基于SL 327.4-2005标准的操作流程:
在实际应用中,多种因素可能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原子荧光光度法作为一种高效、精确的水质铅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展现出巨大潜力。然而,为了进一步提升其适用范围和检测效率,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开发便携式仪器、简化操作流程以及降低运行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