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餐蒙古包子的术语和定义、要求、制作工艺、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以羊肉或牛肉为主要原料,配以洋葱等辅料,经特定工艺制作而成的蒙古包子。
Title:Mongolian Cuisine - Mongolian Dumpl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2411-2021《蒙餐 蒙古包子》是一项关于蒙古包子制作的地方标准。这项标准对蒙古包子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技术要求、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首先,标准明确了蒙古包子的定义:以牛羊肉为主要馅料,采用传统工艺制作而成的一种具有蒙古族特色的面点食品。这种定义强调了蒙古包子的独特性,即其主要成分是牛羊肉,并且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在原料要求方面,标准指出,用于制作蒙古包子的面粉应选用优质小麦粉,确保其筋度适中,能够支撑起包子皮的形状并保持弹性。对于牛羊肉的选择,则需选用新鲜、无病害、无污染的肉类,保证食品安全。此外,还要求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辅料,如食用盐、酱油等调味品,确保调味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技术要求部分,标准详细规定了蒙古包子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感官指标包括色泽、气味、滋味和形态,要求包子色泽均匀,气味纯正,滋味鲜美,形态饱满。理化指标则关注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等营养成分的比例,确保产品营养价值。微生物指标是为了保障食品安全,防止有害微生物超标。
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也是标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涵盖了从原材料采购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生产环境整洁卫生,避免交叉污染。
检验方法部分,标准提供了具体的检测手段和技术参数,以便于生产企业和质检机构能够准确地评估产品的各项指标是否达标。例如,通过感官评定来判断包子的颜色、香味和口感;利用化学分析法测定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采用微生物培养技术检测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数等。
检验规则则明确了抽样方法、判定原则以及复检程序等内容,确保每一批次的产品都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评价。如果初次检验结果不合格,允许申请复检一次。
最后,在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方面,标准也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在外包装上清晰地标明产品名称、规格、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采用适当的包装材料保护产品不受损害。同时,还应注意运输过程中避免剧烈震动,并将产品储存在阴凉干燥处,远离高温潮湿环境。
总之,《蒙餐 蒙古包子》这一地方标准为规范蒙古包子的生产和销售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提升产品质量,维护消费者权益,促进蒙古餐饮文化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