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1936-2018 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导则》是由中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一项电力行业标准,旨在规范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工作,提高配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标准自2018年起实施,适用于各类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行和维护全过程。
配电自动化系统是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动化手段实现对配电网的实时监控、故障快速定位与隔离、负荷优化分配等功能,对于提升供电质量、降低停电时间、提高运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配电自动化系统面临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如网络攻击、数据篡改、非法访问等,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安全防护技术导则显得尤为重要。
《DLT 1936-2018》标准明确了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和可管理性。标准强调在系统设计阶段就应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建立多层次、多角度的安全防护体系,确保系统在面对各种安全风险时能够稳定运行。
在技术要求方面,该标准涵盖了物理安全、网络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例如,在物理安全方面,要求对关键设备和设施进行严格的物理防护,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接触;在网络安全部分,规定了网络架构的设计原则,如采用分区隔离、访问控制、入侵检测等措施;在应用安全方面,要求对系统软件和应用进行权限管理、身份认证、日志审计等,以防止恶意操作和非法访问。
此外,《DLT 1936-2018》还特别关注数据安全问题,要求对重要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和传输,防止数据泄露或被篡改。同时,标准还提出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培训、应急预案、定期检查和评估等内容,以形成持续改进的安全管理体系。
该标准的实施对于推动我国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为电力企业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和规范依据,有助于提升整体安全防护水平;另一方面,也为相关设备制造商和系统集成商提供了统一的技术标准,促进了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总之,《DLT 1936-2018 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防护技术导则》是一项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行业标准,为保障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推进,该标准将在未来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