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是中国电力行业标准之一,主要用于指导水工建筑中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施工过程。该规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自2006年8月1日起实施,适用于水电工程中的防渗结构,如大坝、水库、堤防等。规范的制定旨在提高沥青混凝土施工的质量与安全性,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性和耐久性。
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是一种特殊的建筑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渗性能和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常用于水利工程中的防渗层。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因此,制定统一的施工规范对于保证工程质量至关重要。DLT 5363-2006 规范详细规定了从材料选择、配比设计、施工工艺到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
在材料选择方面,规范对沥青、骨料、填料等原材料的性能指标提出了明确要求。例如,沥青应具有较高的粘结力和温度稳定性,骨料应具备良好的级配和耐磨性,填料则需满足一定的细度和活性要求。此外,规范还强调了材料的储存和运输条件,以防止因环境因素导致材料性能下降。
在施工工艺方面,DLT 5363-2006 明确了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摊铺、压实、接缝处理等关键工序的操作要点。规范指出,摊铺时应保持均匀性和连续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压实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压路机类型和碾压遍数,确保达到规定的密实度;接缝处理则需采用合理的工艺,防止因接缝不严密而导致渗漏。
质量控制是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DLT 5363-2006 对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检查项目、检测方法和合格标准进行了详细规定。例如,施工过程中应对沥青混凝土的密度、含水率、强度等指标进行定期检测,并记录相关数据。同时,规范还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各项施工环节符合技术要求。
此外,规范还对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提出了具体要求。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防止人员和设备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应尽量减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如控制噪音、粉尘排放等。这些措施有助于实现绿色施工和可持续发展。
DLT 5363-200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实施,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通过规范施工流程、提高材料质量、加强质量控制,能够有效提升工程的整体性能和使用寿命。同时,该规范也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