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DLT 5363-201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是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的一项行业标准,适用于水利水电工程中采用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作为防渗材料的施工过程。该规范对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材料选择、施工工艺、质量控制及验收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旨在提高水工沥青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批准发布,自2016年9月1日起实施,替代了之前的相关标准,进一步完善了我国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的技术体系。规范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经验,结合我国水工建筑的特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施工要求。
在施工准备阶段,规范强调了对施工现场的勘察与测量工作,要求施工单位根据设计图纸和地质资料进行详细的施工组织设计。同时,应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验,确保其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沥青混凝土的主要材料包括沥青、骨料、填料等,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最终结构的耐久性和抗渗性。
在施工过程中,规范对沥青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摊铺、压实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例如,在摊铺时应保证均匀性,避免出现离析现象;在压实过程中,应根据不同的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压实设备和工艺参数,确保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此外,规范还特别强调了温度控制的重要性,因为沥青混凝土的性能与施工温度密切相关。
质量控制是本规范的重点内容之一。规范要求施工单位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控,并定期进行质量检测。检测项目包括密度、孔隙率、抗压强度、抗拉强度等指标,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同时,对于发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防止质量问题扩大化。
在施工结束后,规范对工程的验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验收应按照设计文件和相关标准进行,重点检查工程外观质量、结构完整性以及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达标。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确保工程的安全运行。
《DLT 5363-201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的实施,不仅为水工沥青混凝土施工提供了统一的技术依据,也为相关工程的质量管理和安全控制提供了保障。随着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不断发展,该规范将在实际应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推动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
总之,《DLT 5363-2016 水工碾压式沥青混凝土施工规范》是一项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技术文件,涵盖了从施工准备到竣工验收的各个环节,为水工沥青混凝土工程的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