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松辽盆地朝阳沟-四站地区晚二叠世沉积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初探》是一篇研究松辽盆地晚二叠世沉积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演变的论文。该论文通过对朝阳沟-四站地区的沉积岩进行系统的微量元素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在晚二叠世时期的沉积环境、物源特征以及古气候条件,为理解松辽盆地的地质演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松辽盆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富集区之一。其地质历史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丰富的沉积岩系。晚二叠世时期,该区域处于古亚洲洋构造域的影响下,沉积环境以陆相为主,主要发育河流、湖泊及沼泽等沉积体系。研究这一时期的沉积岩微量元素特征,有助于揭示当时的古地理、古气候以及沉积过程。
论文中,作者选取了朝阳沟-四站地区的典型沉积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XRF)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现代分析技术,测定了沉积岩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如稀土元素(REEs)、过渡金属元素(如Cr、Ni、Co、V等)以及常量元素(如Al、Fe、Mg等)。这些元素的分布特征能够反映沉积物的来源、搬运方式以及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
研究结果显示,朝阳沟-四站地区晚二叠世沉积岩的微量元素组合具有明显的特征。例如,稀土元素的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表明沉积物可能来源于大陆地壳物质,并且经历了较强的风化作用。此外,某些过渡金属元素如Cr、Ni、Co的比值变化,反映了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暗示该区域在晚二叠世可能存在周期性的水体氧化还原变化。
通过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综合分析,论文还探讨了该区域的古环境演化。研究认为,晚二叠世时期,朝阳沟-四站地区可能处于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和沉积物的堆积。同时,沉积物的物源可能主要来自周围的基底岩石,受到构造活动和古地理格局的影响。此外,沉积环境的变化可能与海平面升降、构造运动以及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该论文不仅为松辽盆地晚二叠世的沉积演化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也为进一步研究该区域的油气成藏条件提供了理论依据。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方法作为一种有效的手段,能够揭示沉积岩的形成过程和古环境信息,对于理解盆地的地质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松辽盆地朝阳沟-四站地区晚二叠世沉积岩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初探》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其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松辽盆地的地质资料,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