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探讨中国东北地区地质演化的重要论文。该研究聚焦于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的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这些岩石的形成时代、物质来源以及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基本地质背景。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华北克拉通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过渡地带。该区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特别是在新元古代时期,地壳发生了强烈的活动,形成了大量花岗质岩石。这些岩石不仅记录了当时地壳的演化历史,还对理解区域构造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在年代学研究方面,论文采用了锆石U-Pb定年技术,对多个花岗质岩石样品进行了详细的年代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岩石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时间范围大致在850至720百万年前。这一时期正值全球范围内重要的构造事件——“新元古代超大陆”(Rodinia)的裂解阶段,因此这些岩石的形成可能与该时期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
地球化学分析部分,论文详细研究了花岗质岩石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研究发现,这些岩石普遍具有高硅、富铝、低钛的特点,显示出典型的I型花岗岩特征。同时,它们的微量元素比值和稀土配分模式表明,这些岩石可能来源于受地幔物质混染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此外,部分样品中表现出明显的亏损Nb和Ta的特征,暗示了可能受到俯冲带流体或熔体的影响。
构造意义是该论文的核心内容之一。通过对年代学和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作者认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的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可能是在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形成的。这一结论支持了该区域在新元古代时期处于一个活跃的构造边界,可能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这些岩石与周边地块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的花岗质岩石与华北克拉通东部的岩石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这可能反映了两者在新元古代时期存在一定的构造联系。同时,这些岩石也显示出与西伯利亚板块的某些特征有所不同,说明该区域可能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
总体而言,《松嫩-张广才岭地块东缘新元古代花岗质岩石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为理解中国东北地区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全球新元古代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该研究揭示了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