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煤系页岩气与煤层气共采潜力》是一篇关于中国西南地区煤系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的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贵州省黔西地区的织纳煤田,重点研究了上二叠统煤系中页岩气与煤层气的共采潜力。通过对地质构造、储层特征、气体成分及赋存状态等方面的分析,论文揭示了该区域煤系页岩气与煤层气的资源分布规律以及其共采的可能性。
黔西织纳煤田位于中国西南部,属于典型的沉积盆地,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传统的煤炭开采方式已难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探索煤系中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页岩气和煤层气作为两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然而,由于它们的赋存条件和开采技术存在差异,如何实现两者的协同开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论文中,作者首先对黔西织纳煤田的地质背景进行了详细描述。该区域地处扬子板块的西部边缘,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上二叠统煤系是该区域的主要含煤地层,其沉积环境主要为陆相和海陆交互相,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生气潜力。此外,煤系地层中还发育了大量的页岩层,这些页岩层与煤层相互交错,构成了页岩气与煤层气共存的基础。
论文进一步分析了煤系页岩气与煤层气的储层特征。通过岩石学、地球化学和测井资料的综合分析,研究发现,煤系页岩气主要赋存于细粒沉积岩中,其孔隙结构复杂,裂缝系统发育,有利于气体的储存和运移。而煤层气则主要分布在煤层内部,受煤岩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吸附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较大。两者虽然在储层性质上有所不同,但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重合性,这为两者的共采提供了可能性。
在气体成分方面,论文指出,页岩气主要以甲烷为主,其次为乙烷、丙烷等轻烃组分,而煤层气则以甲烷为主,含有少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这两种气体的成分差异表明,它们的生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可能存在一定的不同。然而,由于煤系地层中有机质的热演化作用,两者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具有相似的生成条件,从而促进了它们的共存。
论文还探讨了页岩气与煤层气共采的技术可行性。研究表明,采用水平井钻探、分段压裂等现代工程技术,可以同时开发煤系中的页岩气和煤层气资源。此外,由于两者在储层中存在一定的空间关系,合理设计井网布局和开采顺序,可以有效提高资源回收率并降低开发成本。然而,该技术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体流动规律复杂等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最后,论文总结了黔西织纳煤田上二叠统煤系页岩气与煤层气共采的潜力,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认为该区域具有良好的资源基础和开发前景,但需要结合地质、工程和经济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建议加强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推动页岩气与煤层气的高效共采,为我国能源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