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及古板块位置重建来自神山构造混杂岩基质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是一篇探讨中国华北克拉通南部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与古板块位置的重要论文。该研究聚焦于神山构造混杂岩,通过对其基质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揭示了华夏块体北缘在新元古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并为古板块的位置重建提供了关键证据。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基本地质背景。神山构造混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南部,是新元古代时期构造活动的产物。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包含了多种岩石类型和构造变形特征,反映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和岩浆作用。因此,对这一区域的研究对于理解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团队通过对神山构造混杂岩中基质矿物进行年代学分析,获得了其形成时代的信息。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研究人员确定了基质岩石的形成年龄大致集中在新元古代晚期,这表明该地区在这一时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活动和岩浆侵入事件。这些年龄数据为后续的构造演化分析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框架。
除了年代学分析,论文还对神山构造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通过对岩石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元素含量的测定,研究者发现这些岩石具有典型的大陆地壳来源特征,同时表现出一定的幔源物质成分。这种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神山构造混杂岩可能是在俯冲带环境下形成的,其物质来源可能包括地壳物质和部分地幔物质的混合。
基于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论文提出了神山构造混杂岩的成因机制。研究认为,该区域的构造混杂岩可能是在新元古代晚期由于板块碰撞或俯冲作用而形成的,其中包含了不同来源的岩石碎片和岩浆物质。这种构造混杂现象反映了当时复杂的构造环境,可能与古亚洲洋的闭合或华北克拉通内部的构造调整有关。
在古板块位置重建方面,论文结合神山构造混杂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特征,与其他地区的地质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推测了华夏块体在新元古代时期的古地理位置。研究结果表明,华夏块体可能在新元古代时期处于一个相对独立的构造单元,与周边地块之间存在一定的构造联系。然而,具体的古板块边界和相互作用方式仍需进一步研究。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对华北克拉通整体构造格局的影响。研究认为,该地区的构造活动不仅影响了局部的地质演化,也可能对整个华北克拉通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例如,构造混杂岩的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的俯冲和碰撞事件有关,这些事件最终导致了华北克拉通的拼贴和稳定化。
综上所述,《新元古代华夏块体北缘构造演化及古板块位置重建来自神山构造混杂岩基质年龄及地球化学的证据》是一篇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论文。它通过详细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神山构造混杂岩的形成机制及其在新元古代构造演化中的意义。同时,该研究也为华北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和古板块位置重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对于深入理解中国东部大地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