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帕隆藏布波密至然乌段泥石流致灾特性与地质选线研究》是一篇关于西藏地区地质灾害防治的学术论文,主要针对帕隆藏布江流域中波密至然乌段的泥石流灾害进行系统分析,并探讨该区域在公路建设中的地质选线问题。该论文的研究背景源于西藏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和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得该区域成为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的高风险区。
帕隆藏布江是雅鲁藏布江的重要支流之一,其流域内的波密至然乌段地处高山峡谷地带,地势陡峭、降水充沛,且地质构造复杂,为泥石流的发生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近年来,随着区域经济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推进,该地区的公路建设活动日益频繁,而泥石流灾害对工程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因此,对该区域泥石流的致灾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对于保障工程安全、优化线路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对研究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进行了详细描述,包括地形地貌、水文特征、气候条件以及地质构造等。通过对历史泥石流事件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了泥石流的发生频率、规模及影响范围,明确了该区域泥石流的主要类型及其形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泥石流主要由强降雨引发,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对沿线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构成极大威胁。
在致灾特性分析的基础上,论文进一步探讨了泥石流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机制。通过建立泥石流运动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泥石流的流动路径、速度和堆积特征,评估了不同路段的潜在风险等级。研究发现,部分路段由于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较差,极易成为泥石流的易发区,需要重点防范。
此外,论文还结合地质选线原则,提出了针对该区域的公路线路优化方案。研究认为,在地质选线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泥石流的风险因素,优先选择地质稳定、排水条件良好、远离泥石流易发区的路线。同时,建议在工程建设中采用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如设置拦挡坝、排水沟、护坡等,以降低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为了验证研究成果的可行性,论文还对典型路段进行了实地勘察和数据分析,结合遥感影像和GIS技术,对泥石流分布情况进行了空间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科学的地质选线和有效的工程防护措施,可以显著降低泥石流对公路工程的影响,提高道路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综上所述,《帕隆藏布波密至然乌段泥石流致灾特性与地质选线研究》是一篇具有重要实践意义的学术论文,不仅深化了对高原地区泥石流灾害的认识,也为类似地质条件下的公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该研究为今后在西藏及其他山区开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依据,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