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是一篇研究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年代学特征的论文。该研究通过对水汶盆地内火山角砾岩中锆石进行U-Pb同位素测定,获取了精确的形成年龄数据,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了该地区晚白垩世时期的构造演化和火山活动历史。
水汶盆地位于中国华南地区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是一个典型的中生代沉积盆地。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晚白垩世时期,水汶盆地可能受到太平洋板块俯冲的影响,导致了广泛的火山喷发和沉积作用。因此,研究该地区火山角砾岩的年代学特征对于理解区域构造演化、火山活动规律以及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研究中,作者选取了水汶盆地内的火山角砾岩样品,并从中分离出锆石矿物。锆石是一种常见的造岩矿物,具有良好的抗风化性和稳定性,能够保存原始结晶时的同位素信息。通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技术,对锆石进行了U-Pb同位素测定。实验结果表明,这些火山角砾岩的形成年龄主要集中在晚白垩世早期,具体为约95至85百万年前。
这一研究成果为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的火山活动提供了直接的年代学证据。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可以推测该地区的火山活动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在晚白垩世,随着板块运动的变化,地幔物质上涌,导致了大规模的火山喷发。火山角砾岩作为火山喷发的产物,记录了这一时期的地质事件。
此外,该研究还揭示了水汶盆地在晚白垩世时期的构造演化特征。通过对火山岩的年代学分析,可以确定火山活动的时间跨度和持续时间,从而为区域构造运动的划分提供依据。同时,研究还发现,火山角砾岩的分布与盆地的沉积体系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的古地理环境和沉积条件。
该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采用高精度的U-Pb同位素测定技术,不仅提高了年代学数据的准确性,也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同时,研究还结合了区域地质背景,使得结论更具说服力和应用价值。
从地质意义上来看,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的年代学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华南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华南地区是中国重要的地质研究区域,其复杂的构造历史和多期次的火山活动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焦点。本研究为华南地区晚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数据支持,有助于进一步厘清该地区的地质发展脉络。
总之,《广西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角砾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这篇论文通过系统的年代学研究,揭示了水汶盆地晚白垩世火山活动的年代特征及其地质背景。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华南地区中生代地质研究的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