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是一篇关于四川盆地页岩气资源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四川盆地威远地区的龙马溪组页岩气,通过系统分析其地球化学特征,为该地区的页岩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文章内容详实,数据丰富,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四川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近年来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逐渐枯竭,页岩气作为一种非常规能源,逐渐成为能源开发的重点方向。龙马溪组作为四川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层系,具有良好的生气潜力和储集性能。威远地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是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的重要区域之一。本文通过对该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其成因、演化过程以及资源潜力。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基本地质背景,包括地层分布、构造特征及沉积环境等。龙马溪组属于下志留统,主要由黑色页岩、碳质页岩和硅质页岩组成,具有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良好的生烃潜力。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南部的次级构造单元内,受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为页岩气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地球化学分析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实验手段,包括有机质类型分析、热成熟度测定、气体成分分析以及同位素测试等。结果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气中甲烷含量较高,干气指数普遍大于0.95,表明其为典型的干气。同时,气体中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显示,气源主要来自有机质的热解作用,属于生物-热催化混合成因。
研究还发现,龙马溪组页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与有机质类型密切相关。有机质以Ⅱ型为主,具有较高的氢指数和较低的氧指数,表明其来源于海洋环境中的低等藻类和细菌,具有较好的生烃能力。此外,热成熟度分析显示,该地区的有机质已进入高成熟阶段,具备较强的生气能力。
论文进一步探讨了页岩气的运移与聚集机制。由于龙马溪组页岩具有较高的脆性,且局部发育天然裂缝,使得生成的天然气能够有效运移并聚集在构造高部位或封闭断块中。研究认为,该地区的页岩气主要富集在断裂带附近和背斜构造的翼部,这些区域具有较好的储集条件和保存环境。
在资源评价方面,论文结合地质、地球化学和工程参数,对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的资源量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大的页岩气资源潜力,具备良好的勘探开发前景。同时,作者也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如对深部页岩气的认识仍不够充分,需要进一步开展钻井取芯和综合评价工作。
综上所述,《四川盆地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地球化学特征》这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该地区页岩气的地球化学特征,为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论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对四川盆地页岩气成藏规律的理解,也为今后类似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