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内蒙古赤峰金厂沟梁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北方地质构造和岩石演化的重要研究论文。该文聚焦于内蒙古赤峰地区的金厂沟梁岩体,通过系统的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Hf同位素分析,探讨了该岩体的形成时代、物质来源及其与区域构造演化的联系。文章不仅为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地区的岩石圈演化提供了新的证据,也为研究古大陆碰撞过程和地壳增生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论文首先对金厂沟梁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年代学研究,采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确定了岩体的形成年龄。研究结果显示,该岩体主要形成于中生代晚期,具体时间为约130至120百万年前。这一时期正值东亚板块构造活动频繁的阶段,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岩体的形成时间与区域内的其他侵入岩体存在一定的时空关系,表明该地区在中生代经历了复杂的岩浆活动。
在地球化学分析方面,论文系统测定了岩体的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并结合稀土元素分布特征,揭示了岩体的成因类型。研究发现,金厂沟梁岩体具有明显的钙碱性特征,显示出典型的大陆弧岩浆作用的特征。此外,其微量元素比值和稀土配分模式表明,岩体可能来源于受地幔柱影响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物,并在上升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
论文还引入了Hf同位素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岩体的物质来源及其地壳演化历史。通过对锆石Hf同位素的测定,研究发现岩体的εHf(t)值整体偏负,表明其物质来源可能包含了较老的大陆地壳成分。这暗示金厂沟梁岩体的形成过程中,地壳物质的加入对岩浆成分产生了显著影响。同时,Hf同位素数据也反映了该地区在中生代期间可能存在地壳增生或拆沉作用,从而影响了岩浆的演化路径。
综合年代学、地球化学和Hf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论文认为金厂沟梁岩体的形成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是华北克拉通东部边缘在中生代经历构造活动的重要体现。岩体的形成过程可能涉及多期次的岩浆侵入和地壳混合,反映了该地区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此外,研究还指出,该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周边地区的其他岩体存在差异,提示可能存在不同的成因机制或物质来源。
该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深入理解华北克拉通东部的构造演化、岩浆作用及其与全球板块运动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特别是在探讨中国北方地区中生代构造事件和地壳增生机制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方法,论文展示了现代地球科学研究在揭示地质历史方面的强大能力。
总之,《内蒙古赤峰金厂沟梁岩体年代学、地球化学及Hf同位素特征》是一篇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研究论文,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华北克拉通东部地质演化的认识,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随着更多数据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未来有望进一步揭示该地区乃至整个东亚地质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