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鄂西咸丰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特征》是一篇关于中国南方页岩气地质研究的重要论文。该论文聚焦于鄂西咸丰地区的地质构造和地层特征,重点分析了上奥陶统五峰组与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页岩非均质性特征。通过对这些地层的岩石学、矿物组成、孔隙结构及裂缝发育情况的研究,揭示了页岩储层在空间分布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鄂西咸丰地区位于扬子板块的西南缘,是四川盆地东部重要的页岩气勘探区之一。该区域的页岩地层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和储集性能,是近年来中国页岩气开发的重点目标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作为主要的页岩气层系,其非均质性特征对页岩气的富集和开发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这两个地层的非均质性对于指导页岩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中通过系统的岩心分析、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观察以及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对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岩石成分、矿物组成及微观结构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这两个地层的页岩主要由黏土矿物、石英和碳酸盐矿物组成,其中黏土矿物含量较高,对页岩的脆性和储集性能具有显著影响。此外,页岩中的有机质含量也较高,是页岩气生成和储存的关键因素。
在非均质性方面,论文指出,鄂西咸丰地区的页岩表现出明显的层间非均质性和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主要体现在不同地层之间的矿物组成、有机质含量和孔隙结构的差异。而层内非均质性则表现为同一地层内部的岩石性质、孔隙度和渗透率的变化。这种非均质性可能是由于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后期构造活动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裂缝发育对页岩非均质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鄂西地区的页岩裂缝主要分为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两种类型。原生裂缝主要由沉积过程中的脱水收缩或构造应力引起,而次生裂缝则多由后期构造运动或流体活动形成。裂缝的存在不仅增加了页岩的渗透性,也为天然气的运移和聚集提供了通道。
论文还分析了页岩非均质性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由于页岩储层的非均质性较强,导致不同区域的气井产量差异较大。因此,在进行页岩气开发时,需要充分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合理选择钻井位置和压裂方案,以提高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鄂西咸丰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非均质性特征》这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鄂西地区的页岩地质特征,揭示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的非均质性表现及其成因。研究成果为鄂西乃至整个南方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