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柴北缘侏罗系低熟泥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是一篇关于中国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泥页岩生烃特征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通过热模拟实验,探讨了低熟泥页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生烃能力及其特征,为油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柴达木盆地是中国重要的油气资源基地之一,其北缘地区分布着丰富的侏罗系地层。这些地层中的泥页岩具有一定的有机质含量,但由于埋藏深度较浅、热演化程度较低,通常被认为是低熟泥页岩。这类泥页岩的生烃潜力和特征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
本论文通过对柴北缘侏罗系泥页岩样品进行系统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有机质的热解行为及生成烃类气体的特征。实验采用了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解技术,模拟了泥页岩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生烃过程,并对生成的烃类气体进行了成分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柴北缘侏罗系泥页岩在较低的热演化阶段即可开始生成轻质烃类气体,如甲烷、乙烷等。随着温度的升高,生成的烃类气体种类逐渐增多,且碳数逐渐增加。这说明该地区的泥页岩在适当的热演化条件下,具备一定的生气潜力。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不同有机质类型对生烃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有机质类型主要分为腐殖型和腐泥型两种,其中腐泥型有机质在热解过程中更容易生成轻质烃类气体,而腐殖型有机质则更倾向于生成重质油或沥青。这一发现对于理解泥页岩的生烃机制和预测油气资源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研究人员还采用了多种分析手段,如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和岩石热解分析(Pyrolysis),以准确测定生成气体的组成和含量。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实验数据的精确度和可靠性,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柴北缘侏罗系泥页岩的生烃潜力与区域地质背景的关系。柴北缘地区处于构造活跃带,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导致泥页岩的埋藏深度和热演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地质背景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泥页岩的生烃能力和油气分布格局。
基于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针对柴北缘侏罗系泥页岩的油气勘探建议。他们认为,在合适的构造部位和热演化条件下,该地区的泥页岩可能成为重要的天然气资源。同时,建议加强对该地区泥页岩的系统研究,包括有机质类型、热演化程度以及地质构造特征等方面。
总之,《柴北缘侏罗系低熟泥页岩生烃特征的热模拟实验研究》为理解低熟泥页岩的生烃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对推动柴达木盆地乃至类似地区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研究不仅丰富了我国油气资源勘探的理论体系,也为实际勘探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