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承德市2006-2015年雾的分布特征及典型环流背景分析》是一篇研究承德地区雾天气现象及其与大气环流关系的学术论文。该论文通过对承德市近十年(2006-2015年)的雾天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雾的时空分布特征,并结合典型环流背景,揭示了影响承德雾形成和发展的气象因素。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域的基本情况,承德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交界地带,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条件,承德在冬季容易出现大雾天气,对交通、农业以及居民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研究数据主要来源于承德市气象局提供的地面观测资料,包括各气象站每日的雾日记录、温度、湿度、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论文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计算了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以及不同年份的雾日数,并利用GIS技术绘制了雾的分布图,直观展示了雾的空间分布特征。
研究结果表明,承德市的雾天气主要集中在冬季和春季,其中12月至次年2月为雾的高发期。这与该地区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较低、湿度较大等因素密切相关。此外,雾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山区和河谷地带雾日较多,而平原地区相对较少。这种差异主要受到地形抬升作用和局部小气候的影响。
论文还分析了雾形成的气象条件,发现当近地面层出现逆温现象时,有利于雾的形成和维持。同时,湿度较高、风速较小、气压稳定等条件也对雾的发生起到促进作用。研究还指出,不同类型的雾(如辐射雾、平流雾、混合雾)在承德地区的出现频率和成因存在差异,需要结合具体气象条件进行判断。
在环流背景分析部分,论文选取了几个典型的雾天气过程,通过分析高空环流形势、地面气压场、风场以及水汽输送路径,探讨了这些天气系统如何影响承德地区的雾形成。例如,在某些情况下,蒙古高压或贝加尔湖高压的南下会导致冷空气入侵,使得近地面空气冷却,从而引发辐射雾;而在另一些情况下,来自东南方向的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相遇,可能形成平流雾。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对雾天气的影响。随着全球变暖趋势的加剧,承德地区的气温有所上升,可能导致雾的出现频率减少。但这一变化并不显著,且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体而言,《承德市2006-2015年雾的分布特征及典型环流背景分析》这篇论文系统地研究了承德市的雾天气现象,不仅提供了详细的统计数据和空间分布信息,还深入分析了其形成机制和环流背景,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