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川东和川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物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是一篇关于中国四川盆地页岩气地质特征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川东与川南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的物性差异,旨在揭示不同区域页岩储层性质的形成机制及其对页岩气开发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两地页岩的岩石学特征、矿物组成、孔隙结构以及有机质含量等关键参数,论文为页岩气资源评价和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五峰-龙马溪组是四川盆地最重要的页岩气储层之一,其沉积环境复杂,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热演化过程,导致不同区域的页岩物性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论文指出,川东地区的五峰-龙马溪组页岩主要发育在陆源碎屑沉积环境中,而川南地区则以碳酸盐岩夹层为主,这种沉积背景的不同直接影响了页岩的矿物成分和孔隙系统类型。
在矿物组成方面,研究发现川东地区的页岩富含石英和长石等硅质矿物,而川南地区的页岩则含有更多的方解石和白云石。这些差异不仅影响了页岩的脆性,还对其裂缝发育和可压裂性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川东地区的页岩有机质含量普遍较高,且成熟度适中,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和保存,而川南地区的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但分布较为均匀,可能具有较好的连续性。
孔隙结构是影响页岩气储层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论文通过对扫描电镜(SEM)图像和高压压汞实验数据的分析,发现川东地区的页岩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和裂缝孔,而川南地区的孔隙则以原生孔隙和晶间孔为主。这种孔隙类型的差异表明,川东地区的页岩更易于形成有效的渗流网络,而川南地区的页岩则可能需要通过人工压裂来提高渗透率。
论文还探讨了构造活动对页岩物性的影响。川东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和应力场,这使得该地区的页岩更容易发生破裂并形成天然裂缝。相比之下,川南地区的构造活动相对较弱,页岩的天然裂缝不发育,因此页岩气的运移和聚集主要依赖于有机质的热演化和压力驱动。
此外,论文还分析了埋深和热演化程度对页岩物性的影响。随着埋深增加,页岩的压实作用增强,孔隙度降低,同时有机质的热成熟度提高,有利于页岩气的生成。研究显示,川东地区的页岩埋深较大,热演化程度较高,页岩气的产率相对较高;而川南地区的埋深较浅,热演化程度较低,页岩气的生成潜力受到一定限制。
综上所述,《川东和川南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物性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通过对两地页岩的详细对比研究,揭示了不同地质背景下页岩物性的差异及其成因。该研究不仅有助于理解四川盆地页岩气储层的形成机制,也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结合地球物理探测和数值模拟方法,深入分析页岩气的富集规律和开发潜力。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