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番茄流通中的术语和定义、质量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包装、标识、贮存和运输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番茄在国内市场流通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Title:Circu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Tomato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SBT 10574-2010 是中国制定的一项关于番茄流通规范的标准,旨在为番茄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供应链提供统一的操作指南和质量要求。这项标准不仅涵盖了番茄的采摘、包装、运输、储存等环节,还对流通中的质量检测、分级标准以及市场销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这一标准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番茄的流通效率,减少损耗,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番茄的流通涉及多个关键环节,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其品质和市场价值。以下是几个核心环节的详细分析:
质量检测是番茄流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SBT 10574-2010 标准明确规定了番茄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的具体要求。例如,感官指标包括颜色、形状、表面光滑度等;理化指标则涉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等;卫生指标则关注农药残留量是否超标。
此外,番茄的分级标准也是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大小、色泽、硬度等因素,番茄通常被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多个等级。这种分级制度不仅有助于商家合理定价,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选择。据统计,按照分级标准销售的番茄,其市场价格普遍比未分级产品高出约30%。
在市场销售环节,SBT 10574-2010 标准特别强调了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首先,要求销售商提供真实的产品信息,包括产地、品种、生产日期等。其次,标准鼓励销售商建立溯源体系,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快速定位责任主体。例如,上海某超市曾因销售不符合标准的番茄被消费者投诉,后经调查发现其供应链管理存在漏洞,最终通过完善溯源机制解决了问题。
此外,为了进一步保障消费者权益,标准还提倡推广绿色有机番茄,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使用。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绿色有机番茄的需求量逐年上升。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绿色有机番茄的市场规模同比增长了25%,显示出巨大的市场潜力。
以浙江省杭州市为例,当地一家农业合作社在实施 SBT 10574-2010 标准时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合作社通过引进现代化的采摘设备和冷链物流系统,大幅降低了番茄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率,从原来的20%降至5%以下。同时,他们严格按照标准进行质量检测和分级,使得番茄的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据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自实施标准以来,年销售额增长了近一倍。
另一个典型案例来自广东省广州市。一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引入智能管理系统,实现了对番茄流通全过程的实时监控。该系统不仅可以追踪番茄的来源和流向,还能自动预警潜在的质量问题。这种创新模式不仅提高了市场的运营效率,也增强了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SBT 10574-2010 番茄流通规范的出台,为中国番茄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和严格的质量控制,不仅提升了番茄的整体品质,也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这一标准还将不断优化和完善,为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