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流化床法生产颗粒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流化床法生产的颗粒硅,主要用于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材料。
Title:Fluidized Bed Method Granular Silicon
中国标准分类号:H23
国际标准分类号:29.035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35307-2017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流化床法生产的颗粒硅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解答。
GBT 35307-2017 主要规定了流化床法生产颗粒硅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等内容。该标准适用于以三氯氢硅为原料,通过流化床反应器制备的多晶硅颗粒。
流化床法颗粒硅与传统块状硅的主要区别在于形状和生产工艺。颗粒硅呈球形或近似球形,适合直接用于单晶硅生长或多晶硅铸锭;而块状硅通常需要破碎后才能使用。此外,流化床法具有能耗低、生产效率高的特点。
根据 GBT 35307-2017,流化床法颗粒硅的质量指标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粒径分布直接影响颗粒硅在后续工艺中的应用性能。例如,粒径过小可能导致流动性差,影响单晶硅炉内的均匀性;粒径过大可能增加破碎成本。因此,粒径分布需符合标准要求,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碳含量和氧含量是衡量颗粒硅纯度的重要指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严格控制三氯氢硅原料的纯度、优化流化床反应条件以及采用先进的分离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碳和氧的含量。这些指标直接影响颗粒硅的电学性能。
流化床法颗粒硅的生产过程相较于传统方法更加节能环保。其主要优势包括较低的能耗、较少的副产物排放以及高效的资源利用率。然而,仍需注意对废气、废水和废渣的妥善处理,以符合环保法规。
可通过以下步骤判断颗粒硅是否符合标准:
流化床法颗粒硅广泛应用于光伏行业和半导体行业,具体包括:
流化床法颗粒硅的价格通常低于传统块状硅,因为其生产成本更低,且更适合自动化生产线。然而,价格还受市场供需关系、原材料成本等因素的影响。
随着光伏和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流化床法颗粒硅的需求将持续增长。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更高的纯度要求、更严格的环保标准以及更高效的生产工艺。同时,技术创新将推动颗粒硅在更多领域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