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榆蛎蚧(Parthenolecanium corni Bouche)的检疫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特征、显微镜观察技术及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榆蛎蚧的检疫检验和鉴定工作。
Title:Quarantine and Identification Method for Parthenolecanium corni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榆蛎蚧(Quadraspidiotus yuoi)是一种对榆树等植物具有潜在危害的有害生物。为了有效控制其传播和危害,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GBT 28105-2011 榆蛎蚧检疫鉴定方法》标准,为榆蛎蚧的检测与鉴定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文将从榆蛎蚧的危害性、检疫鉴定方法的技术要点以及实际应用中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榆蛎蚧主要寄生于榆树等植物的枝干和叶片上,通过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受害植物生长受阻、叶片枯黄甚至死亡。此外,榆蛎蚧分泌的蜜露还会诱发煤污病,进一步加重植物的受害程度。
GBT 28105-2011 标准详细规定了榆蛎蚧的检疫鉴定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这些技术手段相互结合,既提高了鉴定的准确性,又缩短了鉴定周期,为快速响应疫情提供了技术支持。
在实际应用中,榆蛎蚧检疫鉴定工作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通过严格执行 GBT 28105-2011 标准,可以有效降低榆蛎蚧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威胁。
榆蛎蚧作为一种重要的检疫对象,其危害不容忽视。GBT 28105-2011 标准为榆蛎蚧的检疫鉴定提供了科学、系统的指导,有助于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传播。未来,应继续完善相关技术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全球范围内的植物检疫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