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组织在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能源管理体系时的分阶段实施指南,包括策划、准备、实施、评价和改进等关键步骤的要求和建议。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组织在其能源管理活动中应用能源管理体系。
Title: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 Guidelines for phased implemen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F0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遵循GB/T 15587-2023能源管理体系核心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灵活执行和优化流程,企业可以在保障合规性的前提下实现成本节约与效率提升。以下是基于核心业务环节提出的10项弹性方案。
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多个小目标,按季度或半年度逐步推进,而非一次性完成所有任务。这种方式既能保证体系的有效性,又能降低短期内的资源压力。
针对不同部门或环节的能源消耗情况,制定优先级清单。例如,优先改善高能耗区域或设备,以确保有限资源用在刀刃上,同时为后续改进留出空间。
根据预算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合的能源监测工具。例如,对于小型企业,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在线仪表替代复杂的自动化系统,以满足基本的数据采集需求。
对于非核心业务环节,如数据统计分析或节能咨询,可以选择将这些工作外包给专业机构。这不仅降低了内部运营成本,还能引入外部的专业知识。
在园区或行业内,多个企业可以共同使用某些大型能源设施(如锅炉房或冷却塔),并通过合理的分配机制降低整体运行成本。
结合市场价格波动,灵活调整能源采购计划。例如,在低谷期增加储备量,而在高峰期减少购买量,从而有效控制采购成本。
建立员工节能奖励制度,鼓励全员参与节能活动。例如,设立“节能之星”评选,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
针对老旧设备或工艺流程,采取模块化改造方式。即每次仅对部分设备进行升级,避免大规模一次性投入,同时逐步提高整体能效水平。
随着生产规模的变化,定期重新评估并调整能源基准值。这样可以更准确地衡量实际节能效果,避免因基准固定而导致的偏差。
利用行业协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支持网络,获取免费或低成本的技术指导。此外,还可以关注政府补贴政策,申请相关项目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