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用红外吸收法测量直拉硅单晶中间隙氧含量径向变化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直径为50mm到300mm的直拉硅单晶圆片或块状样品,氧浓度范围约为1×10^17 atoms/cm³至5×10^18 atoms/cm³。
Title:Measurement method for radial variation of interstitial oxygen content in silicon crystal GBT 14144-2009
中国标准分类号:H62
国际标准分类号:25.1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以下是关于GB/T 14144-2009标准中硅晶体中间隙氧含量径向变化测量方法的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回答: GBT 14144-2009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用于测量硅晶体中间隙氧含量径向变化的方法。该标准适用于半导体工业中对硅单晶质量进行评估,特别是在控制和优化硅材料性能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回答: 硅晶体中的间隙氧是指在硅晶体生长过程中,氧气原子以间隙形式存在于硅晶格中的现象。这种杂质会影响硅材料的电学性能和机械性能,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其含量。
回答: 硅晶体在生长过程中,由于热场分布不均或工艺参数的变化,可能导致间隙氧的浓度在晶体径向上出现差异。这种径向变化会直接影响最终器件的性能一致性,因此需要通过测量来了解并优化生产过程。
回答: 间隙氧含量过高会导致以下问题:(1) 在高温下形成氧化物,降低器件的可靠性;(2) 引起载流子复合,降低器件的电学性能;(3) 影响材料的机械强度。
回答: 根据GB/T 14144-2009的规定,间隙氧含量需满足特定的上下限值。通常情况下,可以通过测量得到的径向变化曲线与标准值对比,若所有点均在允许范围内,则认为合格。
回答: 如果发现异常数据,首先检查测量过程是否存在操作失误或设备故障。若确认为真实情况,需进一步分析原因,例如晶体生长工艺或原料纯度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回答: 目前,GBT 14144-2009是针对硅晶体间隙氧含量径向变化测量的权威标准,其他方法可能无法完全满足其精度和准确性要求。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可以结合其他检测手段作为辅助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