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黍米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本文件适用于黍米的收购、储存、加工和销售。
Title:Standard for Proso Millet (GBT 13356-1992)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3356-1992 是中国国家标准,规定了黍米(即谷子去壳后的成品)的质量要求与检测方法。以下是关于该标准的一些常见问题及其详细解答。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黍米的质量分级、检验规则及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的要求。黍米根据其质量指标被分为三个等级,分别是优等品、一级品和二级品,分别对应不同的容重、杂质含量、水分含量等指标。
黍米的质量分级依据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不同等级对这些指标的要求有所不同,具体数值可在标准文件中查阅。
黍米的容重检测通常采用容量筒法:
这一过程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操作步骤进行,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黍米中的杂质主要分为两类:
杂质含量是衡量黍米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过高的杂质含量会影响黍米的食用价值和加工性能。
水分含量过高可能导致黍米发生霉变或虫害,影响储存稳定性。
因此,在储存和运输过程中需采取适当的防潮措施。
不完善粒是指那些外观上存在缺陷但尚可食用的黍米颗粒,例如未熟粒、虫蚀粒、破损粒等。
因此,控制不完善粒含量对于提高黍米品质至关重要。
黍米的色泽和气味是感官评价的重要指标:
这些指标通常通过专业人员的感官判断来确定。
为了保证黍米的质量,包装和运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这些措施有助于延长黍米的保质期并维持其品质。
该标准适用于商品黍米,即用于销售或加工的黍米产品。
因此,在采购黍米时,应确认其是否符合 GBT 13356-1992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