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新疆东准噶尔纸坊东地区大柳沟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是一篇探讨新疆东准噶尔地区大柳沟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于理解区域地质演化、火山活动历史以及板块构造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对大柳沟组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区域位于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的纸坊东地区,该地区属于中亚造山带的一部分,地质构造复杂,火山岩发育广泛。大柳沟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安山岩和英安岩组成,显示出明显的岩石类型多样性。通过对这些火山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者发现其具有典型的钙碱性系列特征,表明其可能形成于俯冲作用相关的构造环境。
在地球化学特征方面,研究指出大柳沟组火山岩具有较高的K2O含量,同时具有较低的TiO2和MgO含量,这表明其源区可能存在部分熔融过程,并且可能受到地幔柱或地壳混染的影响。此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这种特征通常与俯冲带流体交代作用有关。研究还发现,火山岩中某些微量元素如Sr、Ba和Pb的比值变化较大,进一步支持了其源区复杂性的观点。
论文还探讨了大柳沟组火山岩的成因机制。通过对比不同岩石类型的地球化学数据,研究认为这些火山岩可能来源于受俯冲流体影响的地幔楔部分熔融产物,同时可能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这一结论得到了同位素地球化学数据的支持,特别是Sr-Nd同位素比值的变化趋势表明其源区存在多种成分的混合。
在构造意义上,研究指出大柳沟组火山岩的形成与古亚洲洋的俯冲作用密切相关。该地区在晚古生代时期处于古亚洲洋俯冲带的前缘,火山活动频繁。论文认为,大柳沟组火山岩的分布和特征可以作为研究古亚洲洋俯冲历史的重要地质证据。此外,火山岩的时空分布也反映了该地区构造演化的阶段性,为理解中亚造山带的形成提供了新的视角。
论文还讨论了大柳沟组火山岩与其他同期火山岩的对比。研究发现,该地区火山岩与周边区域的火山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这可能与不同的俯冲角度、俯冲速率以及地幔源区的异质性有关。这些差异为研究区域构造演化提供了更多的细节信息。
综上所述,《新疆东准噶尔纸坊东地区大柳沟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及构造意义》这篇论文通过对大柳沟组火山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成因机制以及构造背景。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新疆东准噶尔地区的地质资料,也为中亚造山带的演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该论文对于理解区域火山活动与构造动力学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