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拉萨地块西部那布错早古新世基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指示》是一篇研究西藏拉萨地块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论文。该论文通过分析那布错地区早古新世时期的基性侵入岩,探讨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关系,为理解青藏高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该论文的研究区域位于西藏拉萨地块的西部,即那布错地区。这一地区是青藏高原地质构造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地学意义。论文通过对该地区早古新世基性侵入岩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这些岩石的来源、形成环境以及它们在板块构造演化中的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那布错地区的基性侵入岩主要由辉长岩、闪长岩和玄武岩组成,其矿物组合和化学成分显示出典型的幔源特征。这些岩石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同时具有较高的镁含量和较低的铝含量,反映了其来源于上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物。此外,岩石中的微量元素特征也表明其可能受到俯冲带流体或熔体的影响。
通过对这些基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者认为这些岩石的形成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中发生的地幔柱活动或软流圈上涌有关。在印度板块向北俯冲的过程中,地壳发生强烈的变形和增厚,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并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了这些基性侵入岩。这种地质过程不仅影响了区域内的岩浆活动,还对青藏高原的隆升和构造演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论文还指出,那布错地区的基性侵入岩与周围地区的岩石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反映了不同阶段的构造活动和岩浆来源的变化。例如,在早古新世时期,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加剧,地幔物质的上涌更加活跃,导致了更多的基性岩浆侵入。而在之后的地质时期,随着碰撞作用的减弱,岩浆活动逐渐减少,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也随之发生变化。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这些基性侵入岩对青藏高原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研究表明,这些岩石的形成时间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早期阶段相吻合,说明该地区的岩浆活动与板块碰撞密切相关。同时,这些岩石的分布和特征也为研究青藏高原的深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提供了重要线索。
综上所述,《拉萨地块西部那布错早古新世基性侵入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石成因--对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过程的指示》这篇论文通过对那布错地区基性侵入岩的系统研究,揭示了其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的关系。研究成果不仅丰富了青藏高原地质学的研究内容,也为进一步理解全球板块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