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扬子北缘新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陡岭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证据》是一篇探讨中国扬子板块北缘新元古代变质作用特征及其地质意义的重要论文。该研究聚焦于陡岭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片麻岩,通过详细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揭示了该地区在新元古代时期经历的变质作用过程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指示意义。
扬子板块是中国重要的古板块之一,其北缘地区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新元古代是该地区地质发展的重要阶段,涉及多期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本文通过对陡岭地区石榴角闪岩及围岩片麻岩的研究,试图厘清该区新元古代变质作用的类型、温度压力条件以及其在区域构造背景中的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背景。扬子北缘位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板块之间,是多个构造单元交汇的地带。该区域经历了多次构造事件,包括碰撞造山、裂解和盆地演化等。新元古代时期,该地区可能处于古大陆边缘或岛弧环境,经历了多期变质作用。陡岭地区的石榴角闪岩和片麻岩是这一时期变质作用的典型代表。
在岩石学分析方面,研究者对石榴角闪岩进行了详细的显微结构和矿物组成分析。结果表明,石榴角闪岩主要由角闪石、石榴石、斜长石和石英组成,具有明显的变质结构,如粒状变晶结构和条带状构造。这些特征表明该岩石经历了中-高级变质作用,属于角闪岩相。而围岩片麻岩则表现出典型的片麻状构造,含有大量的长石和石英,显示了其原岩为沉积岩或火山岩的特征。
矿物学分析进一步揭示了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通过矿物组合和矿物化学分析,研究者推测该地区的新元古代变质作用发生在约600-750℃和0.6-1.2 GPa的压力条件下,属于角闪岩相变质作用。此外,石榴石的成分分析也提供了关于变质过程中流体活动和元素迁移的信息,表明该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流体参与。
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陡岭石榴角闪岩和片麻岩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但存在一定的差异。石榴角闪岩表现出较高的Al₂O₃和K₂O含量,而片麻岩则显示出更高的SiO₂和Na₂O含量。这些差异可能反映了原岩的不同来源或变质作用过程中不同的物质交换过程。
论文还讨论了该地区新元古代变质作用的构造意义。研究认为,陡岭地区的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可能与新元古代的碰撞造山作用有关,反映了扬子板块北缘在该时期的构造活动。同时,变质作用的温压条件和矿物组合也为理解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此外,研究还探讨了该地区变质作用与区域地质事件的关系。例如,新元古代的变质作用可能与华南板块的拼贴过程有关,或者是由于古大陆边缘的俯冲作用所导致。这些构造事件不仅影响了区域内的变质作用,也对后来的地质演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扬子北缘新元古代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及其地质意义来自陡岭石榴角闪岩及其围岩片麻岩的证据》这篇论文通过系统的研究,揭示了扬子北缘新元古代变质作用的特征及其构造意义。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对该地区地质演化历史的认识,也为进一步探讨中国南方古大陆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地质证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