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南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碎屑锆石U-Pb年龄特征对新生代物源和高原扩展的启示》是一篇关于地质学领域的研究论文,主要探讨了南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侏罗系碎屑锆石的U-Pb年龄特征,并通过这些数据揭示新生代的物源变化以及青藏高原扩展的历史过程。
该论文的研究背景源于青藏高原的形成与演化一直是地质学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由于青藏高原的隆升对周边地区的构造、气候、生态系统等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了解其扩张历史对于理解区域地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而侏罗系地层作为古生代晚期至中生代的重要沉积岩系,记录了当时地壳运动和物质搬运的信息,是研究古地理环境和物源变化的重要载体。
在本文中,作者通过对南祁连山及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岩石中的碎屑锆石进行U-Pb同位素年代测定,获取了大量可靠的年龄数据。这些数据不仅能够反映碎屑物质的来源,还能揭示沉积物搬运路径和沉积环境的变化情况。通过对比不同地区锆石年龄分布特征,研究者发现该区域侏罗系碎屑锆石的年龄谱呈现出明显的多期次特征,表明其物源可能来自多个不同的地质单元。
研究结果表明,南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碎屑锆石的年龄分布与周边出露的基底岩石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说明这些碎屑物质很可能来源于区域内的古老地壳部分。同时,部分年轻锆石的存在也暗示了可能存在新的物源输入,这可能是由于构造活动导致的地壳再循环或新岩浆侵入的结果。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这些碎屑锆石年龄特征对新生代物源变化的指示意义。通过将侏罗纪时期的物源特征与新生代(如第三纪)的沉积记录进行对比,研究者发现,随着青藏高原的不断隆升,区域内的物源体系发生了显著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体现在碎屑物质的组成上,还可能影响到沉积盆地的充填模式和地貌演化过程。
在高原扩展方面,论文指出,南祁连山与柴达木盆地之间的构造活动可能是青藏高原东北缘扩展的一部分。通过对碎屑锆石年龄的分析,研究者推测,在侏罗纪时期,该区域可能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构造抬升和剥蚀作用,为后来的高原扩展奠定了基础。而新生代的物源变化则进一步反映了高原隆升对周边沉积系统的影响。
总体而言,这篇论文通过详细的碎屑锆石U-Pb年龄分析,提供了关于南祁连山-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物源和高原扩展的新证据。其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理解该区域的地质演化历史,也为青藏高原整体的形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