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叠合断陷盆地源热双控生烃特征研究以丽水-椒江凹陷为例》是一篇关于中国东部地区油气资源勘探的学术论文。该文以浙江丽水-椒江凹陷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叠合断陷盆地中源岩与热演化共同作用下的生烃特征。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沉积环境、地层分布以及热演化历史的综合分析,作者揭示了该地区油气生成与分布的规律,为后续的油气勘探提供了理论依据。
丽水-椒江凹陷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浙闽隆起带,是新生代构造活动频繁的区域之一。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经历了多期次的断裂运动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典型的叠合断陷盆地结构。这种复杂的地质背景使得该地区的油气生成和运移过程具有明显的多阶段性,因此,研究其源热双控机制尤为重要。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区域构造演化、沉积体系和地层分布等。作者指出,丽水-椒江凹陷在晚白垩世至古近纪期间经历了多期次的拉张作用,形成了多个次级凹陷和隆起带。这些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影响了油气的生成和保存条件。此外,该地区的沉积环境多样,包括湖泊相、河流相和滨海相等,为有机质的富集提供了良好的沉积条件。
在源岩特征方面,论文详细分析了不同地层中的有机质类型、成熟度及分布情况。研究表明,该地区的主要生油岩为侏罗系和白垩系的泥岩和页岩,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具有较高的生油潜力。同时,作者通过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确定了各层系的成熟度,并结合热演化史,评估了油气生成的高峰期和空间分布特征。
热演化是影响生烃的重要因素,论文对研究区的热历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岩石热史模拟和流体包裹体分析,作者重建了该地区的温度演化过程。结果显示,丽水-椒江凹陷在古近纪时期经历了显著的热事件,导致了有机质的快速成熟和油气的大量生成。此外,研究还发现,局部构造活动如断裂和褶皱对热流的分布有重要影响,从而进一步控制了油气的生成和分布。
在生烃特征方面,论文提出了“源热双控”概念,即源岩和热演化共同控制油气的生成过程。这一观点强调了源岩质量和热演化程度在油气生成中的协同作用。作者通过建立生烃模型,验证了源热双控机制的有效性,并指出,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源岩和热演化对生烃的贡献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高温高热演化条件下,即使源岩质量一般,也可能产生较多的油气;而在低温低热演化条件下,源岩质量则成为决定性因素。
论文还讨论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特征。通过对断裂系统和储层分布的研究,作者认为,丽水-椒江凹陷的油气主要沿断裂带运移,并在构造高部位或岩性圈闭中聚集。这种运移模式表明,构造活动不仅影响了油气的生成,也决定了油气的分布格局。此外,研究还指出,该地区的油气藏类型多样,包括构造-岩性复合型、断裂型和断块型等,显示出良好的勘探前景。
最后,论文总结了丽水-椒江凹陷源热双控生烃的主要特征,并提出了对未来研究的建议。作者认为,应进一步加强该地区构造演化与热史的精细研究,同时结合现代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技术,提高油气勘探的精度和效率。此外,研究结果也为类似叠合断陷盆地的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