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特征--以自贡-荣昌地区为例》是一篇关于四川盆地页岩地质特征的研究论文。该论文聚焦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页岩岩相类型及其特征,旨在为页岩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研究区域位于四川省的自贡-荣昌地区,这一区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页岩气富集区之一,具有较高的勘探价值。
论文首先对研究区的地层进行了系统梳理,明确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的地质背景。五峰组属于下志留统,主要由黑色页岩组成,而龙马溪组则为上志留统,同样以页岩为主,但其沉积环境和岩石组成与五峰组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钻井岩心、露头剖面以及地球化学数据的综合分析,作者对这两个地层的岩相进行了详细划分。
在岩相类型方面,论文将五峰组和龙马溪组划分为多种岩相类型,包括深水陆棚相、斜坡相、浅海陆棚相等。这些岩相反映了不同的沉积环境和沉积过程。例如,深水陆棚相主要发育于远离海岸的深水区域,沉积物颗粒细小,富含有机质,是页岩气的良好储层;而浅海陆棚相则位于靠近海岸的较浅水域,沉积物粒度相对粗一些,有机质含量较低。
论文还对各岩相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岩心观察、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等技术手段,研究者揭示了不同岩相的矿物组成、孔隙结构以及有机质分布情况。结果显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普遍具有较高的有机碳含量,表明其具备良好的生烃潜力。同时,页岩中发育有多种类型的孔隙,如有机质孔、粒间孔和裂缝,这些孔隙的存在为页岩气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有效通道。
此外,论文还探讨了岩相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研究发现,深水陆棚相页岩由于沉积速率快、有机质保存条件好,往往具有更高的生气潜力和储集性能。而在斜坡相和浅海陆棚相中,虽然有机质含量相对较低,但由于构造活动的影响,页岩中可能形成较多的裂缝,有利于页岩气的开采。
在研究方法上,论文采用了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思路,结合地质学、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等多种手段,对页岩岩相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和描述。同时,作者还利用测井曲线、地震资料等数据对岩相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刻画,为后续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论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认识四川盆地页岩气的成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自贡-荣昌地区五峰组和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的研究,不仅丰富了四川盆地页岩地质的认识,也为其他类似地区的页岩气勘探提供了借鉴意义。同时,该研究有助于提高页岩气资源的评价精度,为页岩气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总之,《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及特征--以自贡-荣昌地区为例》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研究论文。它不仅深化了对四川盆地页岩地质特征的理解,也为页岩气资源的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