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俄语地名汉字译写的规则和方法,包括音译原则、特殊字母处理及译写示例。本文件适用于俄语地名的汉字译写及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Title:Rules for Transliteration of Foreign Place Names into Chinese - Russian
中国标准分类号:K1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693.4-1999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俄语》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制定的一项标准,旨在规范外语地名(尤其是俄语地名)翻译为中文时的汉字表达方式。这项标准不仅体现了中国语言文字的严谨性,还反映了国际交流中文化适应与尊重的重要性。
该标准的核心在于提供一套系统化的译写规则,以确保俄语地名在汉化过程中保持其原意和音韵特征。例如,在处理俄语地名中的辅音组合或元音发音时,标准建议采用与其发音最接近的汉字进行替代,同时避免因音译导致的文化误解。这种做法既保留了地名的历史文化背景,又便于中国人理解和记忆。
《GBT 17693.4-1999》广泛应用于地图出版、旅游宣传以及对外交流等领域。例如,在中俄边境地区的地图绘制中,地名的准确译写能够有效提升两国人民之间的沟通效率。此外,在俄罗斯旅游推广活动中,遵循该标准的译名更容易吸引中国游客的关注。
以俄罗斯城市莫斯科为例,按照《GBT 17693.4-1999》的规定,其译名为“莫斯科”。这一译名既忠实于俄语的发音,也与中国读者的习惯相契合。相比之下,若采用其他非标准译法,则可能造成混淆或不便。
另一个例子是位于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其正确译名为“伊尔库茨克”。这一译名不仅保留了俄语的地名特色,还通过汉字的形式增强了视觉上的美感。
这些案例表明,《GBT 17693.4-1999》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的地理标识。
《GBT 17693.4-1999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俄语》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标准,它不仅规范了俄语地名的汉化过程,还促进了中俄两国的文化交流。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类似的标准化工作将变得更加重要,为世界范围内的跨文化交流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