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查标准
  • 下载
  • 专题
  • 标签
  • 首页
  • 标准
  • 文化娱乐
  • GBT 17693.8-2008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蒙古语

    GBT 17693.8-2008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蒙古语
    地名蒙古语汉字译写外语翻译
    19 浏览2025-06-11 更新pdf2.67MB 未评分
    加入收藏
    立即下载
  • 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语地名汉字译写的规则、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蒙古语地名的汉字译写及相关工作。
    Title:Rules for Transliteration of Foreign Place Names into Chinese - Mongolian
    中国标准分类号:K0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30

  • 封面预览

    GBT 17693.8-2008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蒙古语
  • 拓展解读

    GBT 17693.8-2008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蒙古语

    GBT 17693.8-200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外语地名汉字译写的国家标准,其中专门涉及蒙古语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这项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蒙古语地名在中文环境中的表达方式,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避免因翻译不一致而引发的混淆。

    在这一标准中,重点强调了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蒙古语地名的翻译,既要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语音特征,又要兼顾汉语的发音习惯,确保译名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蒙古语中的地名“达尔汗”(Därän)被译为“达里汗”,既保留了原名的音韵特点,又符合汉语的书写习惯。

    翻译原则与实践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翻译原则:

    • 音译为主:优先采用音译的方式,尽量保持地名的原始发音。
    • 意译补充:对于具有明确意义的地名,可以辅以意译,增强文化内涵。
    • 地域特色:考虑地名所在地区的语言文化和历史背景,选择最合适的译名。

    这些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例如,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Ulaanbaatar)的译名“乌兰巴托”不仅准确传达了其蒙古语发音,还通过“乌兰”(红色)和“巴托”(勇士)的意译,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案例分析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许多地名都遵循了这一标准。如“鄂尔多斯”(Ordos)的译名,不仅体现了蒙古语的音韵特点,还通过“鄂尔多斯”的汉字组合,赋予了地名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意义。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名译写,确保翻译工作能够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多样性。

    总体而言,GBT 17693.8-2008 标准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为地名翻译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标准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 下载说明

    预览图若存在模糊、缺失、乱码、空白等现象,仅为图片呈现问题,不影响文档的下载及阅读体验。

    当文档总页数显著少于常规篇幅时,建议审慎下载。

    资源简介仅为单方陈述,其信息维度可能存在局限,供参考时需结合实际情况综合研判。

    如遇下载中断、文件损坏或链接失效,可提交错误报告,客服将予以及时处理。

  • 相关资源
    下一篇 GBT 17693.14-2023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第14部分:越南语

    GBT 17693.4-1999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俄语

    GBT 17693.5-2009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西班牙语

    GBT 17693.5-1999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西班牙语

    GBT 17693.7-2003 外语地名汉字译写导则 葡萄牙语

资源简介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下载说明
相关资源
  • 帮助中心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2024-2025 WenDangJia.com 浙ICP备20241376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