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蒙古语地名汉字译写的规则、原则和方法。本文件适用于蒙古语地名的汉字译写及相关工作。
Title:Rules for Transliteration of Foreign Place Names into Chinese - Mongolian
中国标准分类号:K01
国际标准分类号:01.14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17693.8-2008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一项关于外语地名汉字译写的国家标准,其中专门涉及蒙古语地名的汉字译写规则。这项标准旨在规范和统一蒙古语地名在中文环境中的表达方式,以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同时避免因翻译不一致而引发的混淆。
在这一标准中,重点强调了音译与意译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蒙古语地名的翻译,既要尽可能保留其原有的语音特征,又要兼顾汉语的发音习惯,确保译名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蒙古语中的地名“达尔汗”(Därän)被译为“达里汗”,既保留了原名的音韵特点,又符合汉语的书写习惯。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标准提出了几个重要的翻译原则:
这些原则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验证。例如,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Ulaanbaatar)的译名“乌兰巴托”不仅准确传达了其蒙古语发音,还通过“乌兰”(红色)和“巴托”(勇士)的意译,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特色。
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许多地名都遵循了这一标准。如“鄂尔多斯”(Ordos)的译名,不仅体现了蒙古语的音韵特点,还通过“鄂尔多斯”的汉字组合,赋予了地名独特的地理和文化意义。此外,标准还特别关注了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地名译写,确保翻译工作能够尊重和保护当地的文化多样性。
总体而言,GBT 17693.8-2008 标准的实施不仅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也为地名翻译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一标准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