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青藏高原东部羌塘地块新生代盆地构造演化》是一篇探讨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学术论文。该论文聚焦于羌塘地块在新生代期间的构造演变过程,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地球物理和古地磁等多方面的数据,揭示了该区域在板块碰撞、造山运动以及盆地形成与演化中的关键作用。
羌塘地块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研究高原隆升和大陆动力学的重要区域之一。该地块在新生代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包括俯冲、碰撞、挤压和拉张等多种构造过程。这些构造活动不仅影响了区域的地貌特征,还对油气资源的分布和成藏条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文首先回顾了羌塘地块的地质背景,介绍了其在印度-欧亚板块碰撞过程中的地理位置和构造属性。随后,文章详细分析了新生代以来该地块的主要构造事件,包括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变形,以及中新世以来的盆地发育过程。通过对沉积岩层序、构造变形样式和断裂系统的研究,作者提出了羌塘地块在不同地质时期所经历的构造演化阶段。
在构造演化过程中,羌塘地块表现出明显的多期次变形特征。早期的构造活动主要受到印度板块向北推挤的影响,导致该区域发生强烈的褶皱和逆冲作用。随着碰撞的持续进行,羌塘地块逐渐成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并在后期经历了不同程度的伸展和拆离作用。这种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使得该地区的地质结构极为多样,为后续的盆地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基础。
论文还探讨了羌塘地块新生代盆地的类型及其构造控制因素。研究表明,该区域形成了多个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盆地,包括前陆盆地、裂谷盆地和断陷盆地等。这些盆地的形成与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密切相关,受控于板块运动、地壳缩短和岩石圈减薄等因素。通过对盆地充填序列和沉积环境的分析,作者进一步揭示了盆地演化与构造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此外,论文还利用地球物理资料,如重力、磁法和地震勘探数据,对羌塘地块的深部构造进行了研究。这些数据表明,该区域的地壳结构具有明显的非均质性,反映了长期构造活动对地壳变形的深刻影响。同时,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可能与深部构造有关的异常带,这些异常带可能是未来构造活动的潜在热点。
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文总结了羌塘地块新生代构造演化的总体特征,并指出该区域的构造演化过程对于理解青藏高原的整体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作者认为,羌塘地块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构造演化不仅受到印度板块的直接影响,还与周边其他构造单元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
最后,论文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建议进一步结合高精度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数值模拟方法,深入研究羌塘地块的构造演化过程。同时,也强调了该区域在资源勘探和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