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宽滩山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右旋走滑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探讨中国西部地质构造的重要论文。该研究聚焦于宽滩山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性,特别是其在晚第四纪期间所表现出的右旋走滑特征。通过对该区域的地质调查、地震活动分析以及地层年代测定等手段,作者揭示了这一断裂带的运动方式及其对区域构造演化的影响。
宽滩山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青藏高原东北缘的重要构造单元之一。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复杂,受到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断裂带和活动构造体系。其中,宽滩山北缘断裂带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右旋走滑断层,其活动性对区域地震风险评估和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介绍了研究区的地质背景,包括区域构造格局、地层分布以及主要断裂带的特征。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遥感图像分析,作者识别出宽滩山北缘断裂带的主要走向和几何形态,并对其活动性进行了初步判断。研究还结合历史地震资料和现代地震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该断裂带的活动性。
在研究方法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地质和地球物理技术。例如,利用地质填图和地貌分析,确定了断裂带的地貌标志和活动证据;通过沉积物年代测定(如光释光测年),明确了断裂带的最新活动时间;此外,还应用了地震勘探和重力测量等手段,以获取地下结构信息,从而更全面地了解断裂带的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
论文重点分析了宽滩山北缘断裂带在晚第四纪期间的右旋走滑运动。通过对断层两侧地层的对比研究,作者发现该断裂带存在明显的位移特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这种运动模式表明,该断裂带可能属于一个左行走滑系统的一部分,与区域内的其他断裂带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整个构造体系的演化。
研究结果表明,宽滩山北缘断裂带的右旋走滑运动不仅反映了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也对周边地区的地震活动具有重要影响。论文指出,该断裂带的持续活动可能导致未来发生中强震,因此需要加强对该区域的地震监测和灾害防范。
在构造意义上,论文认为宽滩山北缘断裂带的活动性与青藏高原的东向挤出作用密切相关。随着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推挤,青藏高原边缘的构造活动日益增强,导致一系列断裂带的形成和活动。宽滩山北缘断裂带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其右旋走滑特征反映了区域构造应力的重新分配和调整。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该断裂带与其他相邻断裂带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它可能与秦岭造山带或祁连山前缘断裂带存在一定的构造联系,这些断裂带的协同运动可能对区域构造演化产生深远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作者提出了关于区域构造演化的初步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总体而言,《宽滩山北缘断裂带晚第四纪右旋走滑特征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论文。它不仅详细描述了宽滩山北缘断裂带的地质特征和运动方式,还深入探讨了其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作用。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西部构造动力学、地震活动规律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