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及其形成动力学》是一篇关于中国塔里木盆地地质构造演化的重要论文。该论文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的详细研究,揭示了这一地区在地质历史上的重要构造事件及其形成机制。塔里木盆地位于中国西北部,是一个具有复杂地质结构和丰富矿产资源的大型沉积盆地,其形成与演化过程对于理解中国乃至整个欧亚大陆的地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首先对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的地质背景进行了系统介绍。新元古代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质时期,大约从10亿年前到5.41亿年前,这一时期发生了多次构造运动和地壳演化事件。塔里木盆地的新元古代裂陷群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东部和北部区域,这些裂陷带是由于地壳拉伸作用形成的,反映了当时区域性的构造应力场变化。
在论文中,作者通过综合分析地质填图、岩石学、地球化学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等多方面的数据,对裂陷群的形成时间、空间分布特征以及演化过程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的形成可能与古板块的碰撞和俯冲作用有关,尤其是在新元古代晚期,随着华北克拉通与塔里木地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大规模的地壳变形和裂陷活动。
此外,论文还讨论了裂陷群的形成动力学机制。作者认为,裂陷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板块边缘的构造应力场以及地壳的热力学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对岩浆岩和变质岩的研究,发现裂陷过程中伴随着大量的岩浆侵入和热液活动,这进一步支持了地幔物质上涌和地壳减薄的观点。同时,论文还指出,裂陷群的演化可能经历了多个阶段,包括初始裂解、裂谷扩张、最终闭合等过程。
论文还特别强调了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在区域构造演化中的意义。通过对裂陷群的对比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塔里木盆地与其他相邻地块之间的构造联系。例如,塔里木盆地与华北克拉通、扬子地块等地块之间的构造关系,对于重建古亚洲洋的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裂陷群的存在也对盆地内的油气资源勘探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
在研究方法方面,论文采用了多种现代地质学研究手段,包括高精度的U-Pb锆石测年技术、Sr-Nd同位素分析以及构造应力场模拟等。这些方法的应用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为后续的地质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总体来看,《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裂陷群及其形成动力学》这篇论文不仅为塔里木盆地的地质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全球范围内类似构造环境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通过对新元古代裂陷群的深入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地球内部的动力学过程,以及板块构造演化的复杂性。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