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云南西南地区中侏罗世红层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关于地质学领域的重要论文,主要研究了中国云南省西南部中侏罗世红层的古地磁数据,并探讨了这些数据对区域构造演化的重要意义。该论文通过系统的野外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获得了大量可靠的古地磁数据,为理解该地区的地质历史提供了新的视角。
云南位于中国西南部,是一个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的地区。该地区在中侏罗世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活动,包括板块碰撞、褶皱变形以及火山活动等。红层是指由红色砂岩、泥岩等沉积岩组成的地层,通常形成于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是研究古地理和古气候的重要载体。由于红层具有良好的磁性矿物含量,因此成为古地磁研究的理想对象。
该论文的研究团队在云南西南地区选取了多个具有代表性的中侏罗世红层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古地磁测量。他们采用了现代古地磁学的方法,包括岩石磁性测量、热退磁和交变退磁技术,以确定岩石的原始磁化方向。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研究人员成功恢复了中侏罗世时期的地磁场方向,从而推断出当时的古纬度和古地理位置。
研究结果显示,云南西南地区在中侏罗世时期可能处于较低的纬度,这与该地区当时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相吻合。此外,古地磁数据还揭示了该地区在中侏罗世期间经历了一定程度的构造变形,包括旋转和水平移动。这些构造活动可能是由于周边板块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如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
论文进一步讨论了这些古地磁结果对区域构造演化的意义。首先,它为理解云南西南地区的古地理格局提供了重要依据,有助于重建中侏罗世时期的古大陆分布。其次,这些数据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的构造运动提供了关键证据,特别是对于了解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形成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最后,该研究还表明,古地磁学方法在研究区域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能够为地质学家提供可靠的地球物理数据支持。
除了学术价值外,该论文还对实际应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例如,在油气勘探、矿产资源开发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等领域,古地磁数据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通过对古地磁资料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地下地质结构,提高资源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体而言,《云南西南地区中侏罗世红层古地磁结果及其构造意义》是一篇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论文,不仅丰富了中侏罗世时期云南地区的地质研究内容,也为相关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在更广泛的区域内开展类似的古地磁研究,进一步揭示地球历史上的构造变迁和演化规律。
封面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