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检验方法,包括样品处理、培养、鉴定等步骤。本文件适用于食品中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检测。
Title:Microbiological Examination of Food Hygiene - Inspection of Pseudomonas cocovenenans subsp. farinofermentans
中国标准分类号:X4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20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GBT 4789.29-2003 是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关于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的标准之一,专门用于检测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这种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毒素的病原体,与食用发酵食品中毒事件密切相关。标准中详细规定了检测方法、实验步骤和结果判定准则,旨在保障食品安全,保护公众健康。
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主要通过发酵食品传播,其产生的毒素米酵菌酸(Bongkrekic acid)对人体具有严重危害。强摄入含有此毒素的食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肝肾功能衰竭。因此,加强对食品中该菌种的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 GBT 4789.29-2003 的要求,检测过程主要包括样品采集、前处理、培养分离及鉴定等环节。以下是具体步骤:
近年来,我国曾发生多起因食用自制发酵食品导致的中毒事件。例如,在某地的一次调查中,研究人员通过 GBT 4789.29-2003 方法检测出一批自制酸汤子中含有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从而及时制止了更多人食用这些危险食品。这一案例充分证明了该标准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重要性。
GBT 4789.29-2003 作为一项重要的食品安全标准,不仅提供了科学严谨的检测方法,还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椰毒假单胞菌酵米面亚种的危害。未来,随着技术的进步,我们可以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提升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安全的食品环境。